血腥罗生门论曹嵩之死胖咪谈三国

2023/4/21 来源:不详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所谓罗生门,即诸多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各执一词,最终使事件真相扑朔迷离。

曹嵩之死,即三国汉季最著名的罗生门。

曹嵩遇害,直接导致了曹操与陶谦的彻底敌对,也造就了之后一系列的军事冲突与屠城暴行。

但魏晋史家关于曹嵩之死的始末细节,记载却极为舛谬。韦曜的《吴书》、陈寿的《三国志》、郭颁的《魏晋世语》,对此记载均不相同。

至于范晔的《后汉书》,因为成书于南朝刘宋,故完全承袭上述三家的旧文。

曹嵩之死的可疑之处有三:

其一是行凶动机。

其二是应劭(泰山太守)在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其三是张闿奉陶谦之命,为何又亡归袁术。

本文共字,阅读需8分钟

①曹嵩之死的相异记载

开篇先简要介绍魏晋史家对“曹嵩遇害”的不同记载。

陈寿《魏书》称曹嵩避难琅琊,遭陶谦杀害。

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魏书武帝纪》

郭颁《世语》称曹操使泰山太守应劭率兵迎接曹嵩,不料遭陶谦部将劫杀。

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世语》

韦曜《吴书》称陶谦派兵保护曹嵩,张闿却见财起意,杀嵩亡走。

太祖迎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韦曜《吴书》

《世语》可以视作对陈《志》的补充,而《吴书》对此记载则完全相异。竟说陶谦派兵保护曹嵩。

实际“韦氏说”(即陶谦护送曹嵩)是最容易被证伪并排除的。

因为曹嵩遇难()之前,曹操与陶谦已经交恶许久。甚至在初平三年()的“二袁会战”中,二人还在东郡发干县大打出手,乃至被献帝派人“和解关东”。

(公孙)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东郡)发干,以逼绍。太祖与(袁)绍会击,皆破之。--《魏书武帝纪》

初平四年,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和解关东。--《英雄记》

因此,在两家互为仇敌的情况下,陶谦绝不会派人保护曹嵩。韦曜的记载显然有误。但《吴书》补充了凶手姓名,即陶谦部将张闿,这条史料很有价值。

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韦曜《吴书》

范《书》的《陶谦传》与《宦者列传》也采纳陈寿与郭颁的说法,称凶手为陶谦。

因此,曹嵩之死,实际是陶谦在幕后主导、张闿在台前行凶的铁案。

②行凶动机

陶谦遣张闿行凶,必然有其动机。

先说陶谦的动机。

陶谦与曹操因为军事冲突,存在严重的旧怨。

徐州与兖州接壤,徐州北侧的琅琊国、东莞郡与东海国,接壤兖州西侧的泰山郡。双方经常在此交兵。

比如曹嵩遇难()翌年,陶谦便与贼将阙宣,合兵进犯华县与费县。

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魏书武帝纪》

华、费两县属泰山郡,而泰山太守应劭又属袁绍阵营,与曹操为盟军。

因此同年()秋季,曹公东征,反攻十余县,陶谦败还。

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魏书武帝纪》

陶谦与曹操的军事冲突

在此之前,袁绍-曹操联军则分别在发干县(兖州东郡)痛击陶谦(),在封丘县(兖州陈留)痛击袁术(),揍得袁术联军“迸走流离、几至灭亡”。

(袁)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魏书武帝纪》

(袁术)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英雄记》

陶谦属袁术联军,又屡为袁绍、曹操所败,因此对曹氏极端仇视。

再说张闿的动机。

谈到张闿,首先要明确张闿的身份。

《吴书》仅提到张闿是陶谦部将,而《后汉书陶谦传》则补充凶手是“阴平守将”。

曹操父嵩避难琅琊,时(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后汉书陶谦传》

张闿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阴平县属东海郡,而东海郡又恰恰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

按《臧霸传》记载,霸自兖州泰山亡走徐州东海,在此组建流民武装,替陶谦镇压青徐黄巾。

(臧霸)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魏书臧霸传》

按臧霸“收兵于徐州”的记载看,可知陶谦在东海郡招降了部分黄巾。因此阴平县(属东海)守将张闿,很大概率是黄巾余党。

(霸)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魏书臧霸传》

张闿与曹操并无私怨,不过考虑到其“黄巾故将”的身份,可知其出身较低,文化水平应该也不高。

而曹嵩偏偏又是个“天下巨贪”,昔日“货输西园一亿钱,官至太尉”,震动京师。兼携带“辎重百余车”高调出行,无异匹夫怀璧,自取灭亡。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后汉书》

太祖迎嵩,(嵩)辎重百余两。--韦曜《吴书》

张闿杀曹嵩,其直接动机就是贪财。

按张闿“阴平守将”的身份来看,应当是北上截杀曹嵩的车队。因为曹嵩的出发地在琅琊(徐州琅琊郡)、目的地是鄄城(兖州济阴郡),中间并不会经过阴平,反而会经由徐州琅琊、穿过兖州泰山。

曹嵩遇害时各方动作

这与《后汉书应劭传》当中“陶谦遣将杀嵩于郡界”的记载,以及《吴书》当中“张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的记载完全吻合。

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曹)嵩、(曹)德,并杀之于郡界。--《后汉书应劭传》

因此曹嵩的遇难地点,应该就在兖州泰山郡的华县、费县附近。

③曹嵩迁徙的原因

曹嵩长期避难徐州琅琊,却在初平四年()向兖州鄄城迁徙,有起必然理由。

这是因为曹嵩突然失去庇护。

曹嵩的庇护,就是琅琊国王刘容。

在汉末丧乱之际,曹嵩既未滞留老家(豫州沛国谯县),也没有投奔长子(兖州济阴郡鄄城),而是东入徐州,托身琅琊。这是因为琅琊王刘容,与曹氏相友善。

初平年间(-),刘容曾遣子弟前往长安,向献帝称颂曹操功德。为此深得曹操赞许。

(刘容)遣弟邈至长安奉章贡献,帝以邈为九江太守,封阳都侯。(刘)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操以此德于邈。--《后汉书刘容传》

曹操发迹之后,为了篡汉自立,曾大肆废黜汉廷的宗室王侯,却复立刘容之子为继任琅琊王。

是岁(建安十一年),(曹操)立故琅邪王(刘)容子(刘)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北、平原八国皆除。--《后汉书献帝纪》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两家的亲善关系。

考虑到曹操是庶出(字孟德,孟为庶长),且起兵之初()未曾返回沛国老家,而是直接赴陈留投奔故交张邈(见《武帝纪》),可知曹氏父子之间,也未必十分亲密。曹嵩在琅琊,既然是国王的座上宾,过得无疑更加舒适快活。

然而初平四年()刘容去世,导致曹嵩突然失去庇护,因此不得不向西投奔曹操。

是岁(初平四年),琅邪王(刘)容薨。--《后汉书献帝纪》

这也导致了后续一系列冲突事件。

④应劭在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泰山太守应劭,是曹嵩事件中的另一位关键人物。

应劭属于袁绍-曹操联军,本奉命在泰山郡界迎接曹嵩,护送其西入鄄城与曹操团聚。

考虑到兖州泰山(应劭辖区)与徐州琅琊(曹嵩出发地)接壤,这本是一桩小事。不料曹嵩性贪,辎重百乘,行动速度过慢,陶谦与张闿又突然下场搅局,最终竟酿成血案。

应劭在曹嵩死后,做了一个很怪异的举动,就是亡归袁绍。

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泰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杀之于郡界。(应)劭畏(曹)操诛,弃(泰山)郡奔冀州牧袁绍。--《后汉书应劭传》

曹嵩遇害,应劭大惧,亡奔袁绍

彼时应劭的具体想法,已经不得而知。不过看曹操平定河北()后,还耿耿于怀、欲找应劭算旧账的记载,可知应劭一直处在袁绍的保护下。

(应)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世语》

按曹操、应劭二人同处袁绍阵营,可知应劭大概寄希望于(盟主)袁绍从中斡旋,庇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毕竟应劭仅仅是护送不力,并非杀人元凶,故此事也便暂时搁置。

随着应劭死于河北,后续也便不见记载了。

⑤张闿的怪异举动

除应劭之外,杀害曹嵩的元凶张闿,也做了一个怪异举动。

张闿杀人越货之后,不向陶谦报功,反而逃往淮南,依附袁术。

(张)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韦曜《吴书》

这就令人十分迷惑。

应劭奉曹操之命而来,任务失败,不得不流亡河北,托庇袁绍。张闿奉陶谦之命而来,任务成功,却也逃亡淮南,依附袁术。难不成此事幕后,是二袁捣的鬼?

并非如此。曹嵩之死,与袁氏兄弟完全无关。虽然张闿与应劭的表面行为相似,但原因完全不同。

实际张闿在杀害曹嵩之后,并不担心曹操报复,反而担心陶谦杀人灭口。

如果考虑到“阙宣故事”,便能理解张闿的恐惧。

阙宣是下邳流贼,初平四年()聚众数千,自称天子。从起事地点上看(徐州刺史治),阙宣其实就是陶谦扶植的傀儡。

陶谦最初与阙宣“合兵钞暴”,不久又“杀宣,吞并其众”。可知陶谦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恶劣秉性。

下邳阙宣自称天子,(陶)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众。--《魏书陶谦传》

陶谦与阙宣合纵寇钞,后杀宣而并其众

张闿如果返回下邳,面临两种可能。

其一是所劫财宝大部分被“充公”,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二是被陶谦隐诛,甚至作为礼物送给曹操,以消弭兖州集团的愤怒。对陶谦而言,财宝到手之后,如果能利用张闿的脑袋与曹操讲和,无异一箭双雕。

史书中的陶谦,无甚操守,底线很低。从阙宣事件上看,这种卸磨杀驴的糟心事儿,他绝对干过不止一回。张闿本为图财,自然没兴趣以身犯险,索性投奔袁术,以求庇护。

毕竟袁术也是陶谦名义上的盟主,说话还有些分量。

因此任务失败的应劭、与一击得手的张闿,最终竟殊途同归,分别归附了二袁。

张闿大概是汉末最强“刺王者”(曹嵩被追尊为太皇帝),在袁术麾下大放异彩,建安二年()再度刺杀了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

袁术求粮于陈(国)而(骆)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骆)俊及(刘)宠。--《后汉书刘宠传》

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骆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谢承《后汉书》

张闿一介黄巾余孽,数年间竟成功斩首三位重量级人物。专诸、聂政与之相比,似乎都黯然失色。

⑥小结

曹嵩之死,虽然诸书记载相异,然而梳理始末,依然可以还原事件原貌。

初平四年(),与曹氏亲善的琅琊王刘容去世,失去庇护的曹嵩,因此迁往兖州。

因为琅琊接壤兖州泰山,曹操遂遣盟友应劭(泰山太守)在郡界迎接。

曹嵩豪富,车舆百乘,引起了徐州方面的注意。与曹操交恶的陶谦,遂密令阴平(属东海)守将张闿袭击曹嵩车队,掠夺财物。

考虑到东海郡是昔日陶谦与臧霸镇压黄巾之处,因此张闿很可能是黄巾余党。

曹嵩因为辎重超载,行动迟缓,在泰山郡华县、费县附近被张闿追上,惨遭夷灭。

张闿砍杀曹嵩之后,一方面担心到手的财货会被陶谦充公(黄巾习气),另一方面因为陶谦惯于卸磨杀驴(阙宣之死),惧有后患。因此向南投奔袁术,寻求庇护。

应劭听闻曹嵩惨死,担心曹操报复,也便北走袁绍。希冀盟主的斡旋与庇佑。

因各方立场相异,曹嵩之死,遂成今日所见之模样;也成为三国汉季最著名的罗生门。

陈寿、郭颁、韦曜等人,虽然记载相互冲突,但结合彼时的军阀关系、与诸列传中的互文印证,不难排除错谬,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