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费县 > 费县特产 > > 字典翻脸怎么办

字典翻脸怎么办

2023/4/22 来源:不详

  六(lù)安还是六(liù)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对于字音,当争议产生时,字典是公正权威的最终裁决者。但谁能想到,字典它会“翻脸”——大量你从小被语文老师纠正的字,读音都变了!

  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六安”的“兄弟团”还有很多。

六安:抱歉打扰大家了!

  皖西地级市六安,肯定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全国人民所   搞得六安人在全力应对新增疫情病例的同时,还不得不腾出精力来给自己正名定音,也是有点烦!

  要不是这波疫情,大家都不知道世界上早就没有了六(lù)安。

  早在5年前,《新闻联播》就已经将其读作六(liù)安。播音员郭志坚还拿出字典为证: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显示,“六”只有“(liù)”这唯一的读音。

  实际上早在《现代汉语词典》年修正定稿第5版中,“六”字在用作地名时已被取消了“lù”的读法。

  六安官方旗帜鲜明地主张自己的文脉延续:

  如果了解了六安的历史,就能很容易搞清楚“lùān”发音的由来。多年前,为了治理洪水和驱逐三苗部落,舜、禹、皋陶率领华夏部落来到淮河流域。“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同陆)”。古语中,“六”和“陆”是通假字,可以互用,意思是“水边的高坡”。

  另据史书记载,公元前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这里的“六地平安”其实就是“陆地平安”的意思。

  六安有关方面表示,地名读音还是要尊重地方历史和当地人民的情感,“‘lùān’这种读法已经延续了多年,“即使词典里面没有这个读音,我们还是愿意传承延续这种读法,目前也没有更改这种读法的打算。”“二安”之争各有阵营

  根据网友们的站队,六(lù)安派似乎压倒六(liù)安派:

  ——自古以来,六安这个“六”字的读音,从没改变过,也没有乱过。专家可能是想将liù和lù二合一,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但是千年以来一直简单的事儿,恰恰被这个“二合一”给弄复杂了。主持人们的发音乱了,路上的标牌也乱了。

  ——很想跟编词典的专家们说,一个读音可以被抹去,但是,一段延续千年的历史,无数六安人跟故乡之间一份独有的情愫,是不可能被抹去的。

  ——一个地方地名读音,不应轻易更改,正如不能轻易更改一个人的姓名一样。除非严重影响交际,去除“六(lù)安”这种沿袭古音的读法不太妥当。

  ——“六”在地名中读作“lù”也并非仅是六安一地,江苏南京六合区,也是念作“lùhé”。

  ——央视就是双标,介绍北京大栅栏的时候,读的是dàshílànr,而“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根本没有shí这个音,这不是打脸吗?

  那么民意这次高度统一了吗?并不是!在很多人以历史和文化的延续为名主张“六(lù)安”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投“六(liù)安”的赞成票:

  ——“六(lù)”其实就是地方土音,时代在发展在前进,多向前看,抱残守缺真的好么?

  ——土生土长几十年的六安人告诉你,极少听人读“lù”,我们这里本地人也是念“六(liù)”的多。

  ——中央台就是要以普通话为准!如果都以方言播报新闻,岂不乱套了吗?

  ——地名就是用来识别的,名字越好读越方便。本地方言无关对错,流传使用还是统一好记的比较好。一个读音争论这么多年,本身就说明这个读音有问题。

  ——“六”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入声字,它不读“lù”这个音。“力竹切”读成“lù”只是一种折合。说是“名从主人”,但实际上与主人的读音并不相符,当初为“六安”定音时就应该直接按普通话的正常读法来。

  双方都很有道理的样子,都有专家加持,想说服对方貌似都不太容易!所以目前的形势依然是公婆各自有理、各持己见,央视系依然“六六六”,六安本地及安徽媒体坚持六(lù)字诀,广大网友们则继续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字典让你“上了个假学”

  发生在5年前的上一波六安争论中,新闻联播播音员郭志坚曾回应说:

  “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发音书写的唯一依据是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审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并附上了《现代汉语词典》4张页面照片。

  郭志坚的回复似乎没毛病。毕竟一个播音员没有做古文考据的必要与能力。字典说念啥就念啥。

  的确,在任何争议与质疑中,字典是最后的权威与大杀器。不管对方声音多大,你只要一句“字典上这样说的”,保管对手瞬间熄火。但是,谁想到字典是会变的,说好了信任你到老,但你却悄悄变了心!

  从年到年间的近40年中,《现代汉语词典》不断修订,价格也从5.4元涨到了元。这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毕竟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日新月异,在语言上必须有所体现。但很多改动也令人们无所适从。由于新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读音的改动较多,很多网友发帖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些字音上的“劣币驱逐良币”。很多字,错着错着,就对了!读错的人多了,也就不再是错。而原来读对的人,就委屈委屈,认错了吧!

  “叶公好龙”,“叶公”以前姓的是“shè”。但好多人不知道啊,那就别“shè”了,改成大家都认识的“yè”吧。

  费玉清的“费”,其实应该读“bì”,咱们山东还有个费县,但是大家全都读“fèi”,那就“fèi”吧。

  ——费玉清:反正我也无所谓,我本来姓张。

  被强行统一的还有“拾级而上”的拾,恐怕只有真学霸才知道,在这里“拾”应该读“shè”。然而,现在统一都读作“shí”了。

  如果你自认为曾经认真学习,知道秦始皇建了阿房宫,而你的学渣同桌却读作“āfáng”宫。在你想取笑同桌的时候,人家拿出字典来:诺,看吧,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ēpáng”。就问你服不服?

  类似的修订还有“说客”的“说”,很多人可能会读“shuì”,但现在其实读“shuō”;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呆(ái)板”改为dāibǎn;铁骑的“骑”,作动词时本来读jì,现在一律都读qí,所以从此以后必须是“一qí红尘妃子笑”。

  后悔当年语文学太好了吧?

  地名更改的,六安并不是第一个。比如广西的“百色”,著名的百色起义的地方,“百”过去一直读bó,现在统一读bǎi。百色人说啥了?

还有多少“六安”在等待?

  “六(lù)安”派们普遍认为,一个地方的名称承袭着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一方水土厚重的文化。越是生僻且易读错的地名,往往越是承载着久远的历史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像六安这样小众的地名非常多。

  就拿安徽来说,还有亳州,它是全国唯一用到“亳”这个字的城市。亳字可追溯至甲骨文,据史料记载,商汤曾建都于亳。

  全国唯一的还有黟县。“黟”字只有这一个用处,但黄山古称黟山,黟县的西递、宏村两地近年来是网红打卡地。

  同样的还有歙,读音为xī,包含吸气、和谐等意义,但作为地名,全国只有歙(shè)县用到shè这个读音。歙县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际就开始使用,此地还出产著名的徽墨和歙砚。

  江西铅(yán)山,辛弃疾后半生的家园。铅(yán)有且只有这一个情况下读此音,按照六安的命运轨迹,大概率上这里早晚会变为铅(qiān)山。

  本来这些就够复杂的,还有“陂”这种多音字来捣乱。湖北有黄陂(pí)区,阜南县有焦陂(pō)镇。陂还有池塘的意思,这时候念bēi。芍陂(quèbēi),是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淮南市寿县。春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直到今天还在造福当地人民。

  只能说我们的文化实在太博大精深,要怪就怪前辈祖先们的故事太多!

  这些地方如果不大力刷存在感,恐怕都会像六安一样,不是被改名就是被换姓,一方历史文化的延续传承会受到很大影响。来源:济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