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7齐庄公僖公的
2022/6/12 来源:不详二、齐庄公、僖公的奠基之路上一篇结尾对齐国初封时的疆域没有说清楚,在此重述一下。据《孟子?告子下》称,鲁国与齐国最初的封地大小都是“方百里”,但是司马迁在《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却说,周王室给鲁国和卫国的封地都是“四百里”,对齐国则是“太公于齐,兼五侯地”,以此奖励姜太公为王事付出的勤劳。由于诸侯的封地通常为“方百里”,所以按此说法,兼有五侯之地的齐国初封地就是方五百里左右。《汉书?诸侯王表》与《史记》的说法基本相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晏子春秋》也有同样的记载:春秋末期的齐国贤大夫晏婴在回忆齐国初期的情形时说“昔吾先君太公受之营丘,为地五百里,为世国长。”综合这些记载,可以推测齐国最初的封地只有百里左右,五百里则是周王室给予齐太公(姜太公)专征专伐特权扩张的空间。当然这个五百里、甚至百里之地都不可能凭空得来,还是要靠齐太公用武力去夺取。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被封于齐地的齐太公刚到营丘,就遇到了前来与他争夺疆土的东夷莱侯率领的军队,经过一番鏖战,齐太公击败莱国,在营丘立住了脚。此后,齐太公凭借周成王赋予的专征专伐特权,打败了周围不服的东夷部族国家,对当地的土著实行怀柔安抚政策,简礼从俗,举贤上功,为他的子孙后代创下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这就是齐国起家的家底。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王室地位的急剧衰落,天下无主,纲纪顿失,各诸侯国间开始频频发生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事件,最终发展为以扩张和争雄为目的的兼并战争。齐国自然不甘落后,也加入了这场乱世的角逐。齐国南接泰山,北临大海,土地贫瘠,物产不饶,自然环境远不如南邻的鲁国,但是在开拓进取的观念上,却远远地走到了崇尚繁缛礼节、固步自封的鲁国的前面。齐国负山带河而临海,西、北、南三面都有天然的屏障,东面隔淄水与纪国为邻,再往东的胶东半岛上则有莱夷等东夷国家,这些国家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地域广阔,实力又比较弱,是齐国崛起时觊觎的目标。齐国的西边从济水西岸到卫国之间早期有大片人烟稀少的地带,构成了齐国和卫国之间的缓冲区。西南沿济水东岸的山前走廊为齐国进入中原的必经通道,后人称该通道为“济左陆桥”。在这条走廊沿线尤其是泰山南麓的低山丘陵之间分布着不少小国,这里是齐国与鲁国争夺最激烈的所在,而泰山南麓的鲁国,则是齐国崛起之路上的最大障碍。齐国的崛起之路是从齐庄公开始的,齐庄公在位长达64年,一生经历周宣王、周幽王和周平王三代,目睹了两周之交的西周鼎革与王纲坠地后的天下大乱。在此期间,齐国远离祸乱中心,政局稳定,国泰民安。平王东迁以后,在平王继位和东迁过程中没有立下半点功劳的齐庄公,为了与东迁的王室攀上关系,敏锐地相中了独揽王室事务大权的郑国,于是邀请郑国国君在齐国的卢(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西南)邑会面,与郑国结为了盟国,为齐国的腾挪积累了资本。图齐庄公、僖公时期的齐国前年,齐庄公病死,儿子齐僖公继位。此时正是郑国如日中天的时期。前年,齐僖公邀请郑庄公在齐国的石门(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会面,重申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前年五月,齐僖公与鲁隐公在齐国的艾(在今山东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会面,消弭了很久以来齐、鲁之间的不和。前年,齐僖公派自己的弟弟夷仲年出访鲁国,以巩固上年与鲁国的结好。在此前后,齐僖公又通过嫁女与卫国联了姻。与郑、鲁、卫三国结好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齐僖公得以放心大胆地腾出双手,开始插手中原列国的事务。前年秋天,齐僖公以调停人的身份,邀请郑、宋、卫三国国君在王畿的温(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会面,然后在瓦屋(在今河南温县西北)一起结盟,以此化解郑国与宋、卫两国之间的冲突。当年八月,郑庄公为了答谢齐国,以王室卿士的身份引见齐僖公赴洛邑朝见周桓王,这让齐僖公感觉地位又增高了一分。前年,争取到齐、鲁两个大国为盟友的郑庄公,以宋国国君没有去朝觐周天子为名,撕毁盟约进攻宋国。齐僖公投桃报李,决定帮助郑国。当年冬天,齐僖公与鲁隐公在鲁国的防(在今山东费县东北)会面,商讨一起伐宋之事。前年夏天,齐、鲁、郑三国合兵攻打宋国,宋国大败,丧失了郜、防两个邑的土地,郑国转手就把这两个邑送给了鲁国。当年冬天,郑国再以违抗王命的罪名,拉拢齐国一道讨伐郕国(在今山东宁阳县北),郕国被迫服罪。前年七月,在郑国的邀请下,郑、齐、鲁三国再次联合出兵,灭亡了许国,许庄公逃亡卫国避难。许国是与齐国同宗的姜姓之国,位于郑国之南,离郑国很近,与齐国相距遥远,许国灭亡使郑国的实力和威望大为增强,却没有给齐国带来丝毫好处。齐僖公很不愿意许国的土地被郑国吞并,他明知道鲁国与许国也相距很远,而且中间还隔着宋国,却提议由鲁国获取许国的土地,但却遭到了鲁隐公的婉言谢绝,最终,许国的土地还是落入了郑国的囊中。齐僖公忽然意识到,在齐、鲁、郑三国同盟中,郑国不仅是主导者,也是最大的获利者,齐国这几年的努力差不多都是在为郑国作嫁衣裳,心有不甘的他决定改变被郑国牵着鼻子走的做法,重新规划齐国的方向。前年春,宋国发生内乱,宋殇公被权臣华父督杀死。当年三月,齐、鲁、郑、陈四国国君一起在宋国的稷(在今河南商丘市境内)会面,商议平定宋国内乱一事,然而在华父督的贿赂下,郑、鲁两国很快就默许了华父督的弑君行为,接受了华父督新立的国君宋庄公。齐僖公见此情景,也只好顺水推舟,接受贿赂承认了这个现实。平息宋乱使郑国与宋国化敌为友,郑国的威望进一步提高,显然,中原的主角非郑国莫属。齐僖公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以东方作为齐国的突破口。为了减少鲁国的掣肘,前年春,齐僖公与鲁桓公在鲁国的嬴(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杜预注称其为其邑,恐不确)会面,希望通过将女儿嫁给鲁桓公来加深与鲁国的关系。当年夏天,齐僖公又与郑国的宿敌卫国国君卫宣公在卫国的蒲(在今河南长垣县东)秘密会晤,与卫国结好。到了秋天,齐僖公亲自护送出嫁的女儿文姜来到鲁国的讙(在今山东宁阳县北),与鲁国结成了姻亲。前年,在西、南两个方向都安稳之后,齐僖公把目光转到了东边的纪国身上。纪国与齐国距离最近,又是世仇,向纪国开刀是齐国历代君主梦寐以求的愿望。齐僖公请求郑国助力,因为齐国曾帮助郑国灭了许国,现在齐国想灭亡纪国,郑国自然也不能推辞。当年夏天,齐僖公与郑庄公一道率军访问纪国,企图借机一举灭亡纪国,结果被警觉的纪国人识破,齐僖公的阴谋未能得逞。纪国与鲁国是姻亲,鲁桓公的两个姐姐先后嫁给纪侯成为夫人。纪侯对齐国的阴谋万分恐惧,第二年(前年)夏天,纪侯赶赴鲁国,与鲁桓公在成(即郕国,在今山东宁阳县北)会面,希望鲁国能够阻止齐国对纪国的野心。或许是受了老天爷的眷顾,正当齐僖公磨刀霍霍、准备再对纪国下手时,风云突变,北戎在此时入侵了齐国。面对来势汹汹的北戎,齐国自顾不暇,只好向其他诸侯国求救。齐国的盟国纷纷派兵援助齐国,在这些救兵中,郑国的太子忽率领的郑军独占鳌头,大败北戎救了齐国。齐僖公又想通过把另一个女儿嫁给太子忽,进一步拉近与郑国的关系,却被太子忽谢绝了。当年冬天,纪侯再次访问鲁国,请鲁国代求周天子下命令要齐国与纪国和好,却被鲁桓公拒绝了。绝望的纪侯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与周天子的联姻上。前年秋天,为了答谢郑国上年的救援之功,齐僖公派兵会同郑国和卫国一起,帮助郑国夺占了周天子交换给郑国的盟、向两个邑。前年冬天,在纪侯的不断奔走下,由鲁桓公做证婚人,周桓王迎娶了纪侯之女为王后。纪侯以为就此攀上了周王室的关系,齐国就不敢再对纪国下手了,然而他的想法却太天真了。前年,郑国以鲁国对自己无礼为由,请求齐国一起讨伐鲁国,这正合齐僖公的心意,齐僖公正想打压一下鲁桓公这个女婿,阻止他跟纪国眉来眼去,于是齐国又邀约上卫国,与郑国组成三国联军一起伐鲁,攻打了鲁国的郎(在今山东微山县留庄镇附近)邑。此战使齐、鲁、郑三国同盟彻底瓦解,齐、郑、卫结成了新的三国同盟。就在齐僖公举起屠刀、准备第三次对纪国下手时,天公仿佛存心要捉弄齐国一般,前年夏天,最有可能助力齐僖公完成灭纪大任的雄主郑庄公病故了,虽然继位的郑昭公(太子忽)与齐国关系一如既往,但是仅仅几个月后,郑昭公的君位就被弟弟郑厉公(公子突)夺去,齐国与郑国的关系陡生变数。看清了岳丈大人野心和真面目的鲁桓公,很快就与郑国冰释前嫌,再度结为盟国。失去了郑国这个强大盟友的齐僖公,只好把郑国的敌人宋国拉入了齐、卫同盟,于是以齐、宋、卫、南燕四国为一方,和以鲁、郑、纪三国为另一方的两大阵营迅速形成。前年春天,齐、宋、卫、南燕四国联军与郑、鲁、纪三国联军在纪国的境内爆发大战,结果齐、宋、卫、南燕大败,齐僖公处心积虑想要灭亡纪国的美梦化为了泡影。一年之后,灰心丧气的齐僖公一命呜呼,齐国的灭纪计划也暂时搁浅了。图前年的纪国之战齐僖公在位三十三年,在父亲齐庄公为自己铺垫的基础上,他长袖善舞,或以斡旋化解纠纷,或以婚姻交结盟友,展现了出色的外交手腕,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吞并纪国的夙愿,然而其作为却是有目共睹的。《国语·郑语》上说:“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指的就是齐庄公、齐僖公父子在位期间,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和展现出的实力。
往期目录(小瑜整理,谨致谢忱!)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6):早期的齐国
商鞅封地地理位置之孔见——与辛德勇老师商榷
图上谈兵:对阴平道路线踏访的一点个人想法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5):卫国结语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4):春秋末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3):蒯聩父子的争斗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2):卫灵公与晋国的对抗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1):春秋中晚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0):卫成公时期的卫国(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9):卫成公时期的卫国(上)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8):亡而复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7):卫国的第一次亡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6):卫惠公复辟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5):春秋初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4):早期的卫国
陕北高原三镇的地位比较齐长城分段示意图齐长城示意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3):对郑国出路的再思考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2):郑国的得失检讨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1):郑国的衰微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0):郑襄公时期的郑国
旧图重发:桃林塞与崤函通道图(原载西周篇(12))
阴平道示意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9):周旋于大国夹缝中的郑穆公
山西地形图(部分)
陇关道示意图
祁山道及其支道示意图
锡谷、义谷和库谷道示意图
《地图》期刊上的子午道
故道(陈仓道)地形图
汉末八关与京师进出通道示意图
虎牢关、敖仓地形图
褒斜道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役
窦宪北征匈奴三路兵马出塞地点示意图
傥骆道地形图
子午道地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8):进退失据的郑文公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7):郑厉公的回光返照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6):郑国的内乱
地图重发:春秋初期的形势图,郑、楚地缘形势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5):郑庄公小霸(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4):郑庄公小霸(上)
《三国魏蜀边界形势图》局部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3):郑国的东迁与创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2):春秋初期的列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1):王子朝之乱(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0):王子朝之乱(中)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9):王子朝之乱(上)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8):王室的衰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7):桓王的绝唱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6):周、郑繻葛之战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5):周郑易地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4):东周王室与它的哼哈二将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东迁初期王畿的丧失与收缩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平王东迁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平王东迁前的关中形势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20)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9)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8)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7)
枣阳沙河(古浕水)河源略述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6)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5)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4)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3)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2)
古人真的具有那么高的地理认知水准吗?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1)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0)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9)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8)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7)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6)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5)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4)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3)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2)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
古史舆地图说——商代篇(2)
古史舆地图说——商代篇(1)
古史舆地图说——夏代篇(2)
古史舆地图说——夏代篇(1)
禹贡九州之——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九州之——徐州、扬州和荆州
禹贡九州之——冀州、兖州和青州
古史舆地图说——禹贡九州篇
赛百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