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驼寺九品小衙官陆徕之
2023/6/20 来源:不详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陆俫之一家花鼓桥青驼的双驼
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军事角逐、国家治理、经济往来都离不开交通。在我们沂南境内,就有一条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就是今天穿越青驼、双堠两个乡镇的国道,也叫山(海关)广(州)线。其实这条线古已有之,在明代它是连接泰安到沂州的干道,清初受黄河故道水患影响,国家级的京福官道东改至此,成为京师辖制东南沿海诸省的巨臂,也是南北物资交流的通途。康熙《沂州志》记载:“凡江南淮、扬、京口、苏、松、常、镇等处,以及两浙、豫章、八闽、三楚,一切上差大人、黄华星使、升迁文武各官、各簿下于督抚、提标将军各员承差等项,或自京师出于各省,或自各省达于京师,南来北往,杂巡靡宁。又有各省协銄解京钱粮,杠抬银鞘之属,用夫辄以千百”,这条道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清中期以前几位皇帝出巡江南,都是取道这里。
老三官庙及庙内的银杏树为了方便官道上公务来往的官员的食宿、换乘,官道之上隔百多里要设一个驿站。开始,京福官道在临沂境内仅仅设置了蒙阴、青驼、沂州、郯城四个驿站,每个驿站都有相对固定的编制,“走递马六十匹,马夫三十名,飞递公文马夫二名,抄牌二名”,这是必须的,加上一些负责兽医、伙食的后勤服务人员,规模还是不小的。青驼寺北连泰岱,南接沂郯,正好卡在鲁中山区和沂郯平原咽喉之处,虽然后来驿站南迁徐公店,但丝毫没有改变它交通要冲、商贸重镇的地位。
文衙门南胡同长期以来,青驼处在沂水、兰水、费县三县交边上,民风较为强悍。清雍正时,全国州县分定为冲(交通要冲)、繁(事务繁杂)、疲(民情疲顽)、难(民风强悍)四类,按类别选用合适官吏加以治理。到了雍正十二年,为加强对青驼寺的治理管辖,兰山县下设了青驼寺巡检司,由中央政府直接设立或派驻,是次县级政权主体之一。巡检虽为从九品,职位微小,但是个肥差,他的职责是缉捕盗贼、解送钱粮、监察平粜、督修围基、编查保甲、稽收税务,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职能于一身,他的任务就是加强市镇管理,维护地方治安,确保驿路畅通。
路南巡检衙门所在地青驼有西城子、南宅子、东围子和沟北四个自然村,镇子中间有个东西大街,街中心有个花鼓桥,这条街是镇上最主要的街口,管理机构和商铺、集市全集中到这条街上。巡检司衙门就是花鼓桥东侧50多米处,分列路的两边,据当地村民回忆,路北的是武衙门,路南的是文衙门,从级别上说,文衙门比武衙门要高,衙门规模也大,有20多间房屋的样子。一般村民也搞不清衙门口的具体事,就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县委、县府一样。经查,在青驼还有个山东兵备道沂州粮库,九品的衙门,粮库大使是从九品,由于没有更多考证,说不出端详来。武衙门才七八间房舍,都是平房,老百姓叫“锁皮厅”,瓦子屋前出檐,两边挂耳子,比普通民房宽大一些。
陆府原址最后一任武衙门的官员叫王荫怀,当地人都叫“王府爷”,暂时失去他的更多记载。文衙门最后一任巡检姓陆,名徕之,祖上是浙江台州天台县白鹤镇的,镇子上的人都叫他陆官,年龄较大老人回忆,陆官会猴拳,三两个人近不得身的。他的宅子在文衙门对面,是南临花鼓桥街的前后两进院落。陆官有一个正妻,又在青驼本地讨了两房姨太太,一个是蒙河西边孙家庄的,一个是董家店子的。陆官有个儿子十几岁上早夭,葬在青驼东边靠近董家店子家西河崖头上。为了不让这一支断后,陆官给他过房青驼街上老陈家一个孩子续了后,这个人就是陆修忠。到了后来,陆官死在任上,巡检司出了38个当班的,护送棺椁回天台,全家也搬了回去,青驼只留下了陆修忠延续香火。陆官病重时,留下地契、房契文书,把青驼的宅院和五六十亩田产全归在陆修忠名下。陆家在天台是大族,名人辈出,到了新世纪,重修家谱时发现在沂南还有一支,专门来此打听,并邀请陆修忠的儿子陆德友,孙子陆海东到白鹤镇进行宗亲联谊。
巡检司衙门附近是青驼寺最繁华的地带,这也吸引了当时一些“地产商”的目光,莒南大店庄氏家族资源雄厚,势力庞大,他们在青驼街上有买卖,还盘下了路南文衙门东一大片房产,至今此处还遗留下一个庄家胡同,虽然胡同里早没有庄姓人居住。
庄家胡同旁边的老碾在陆家老宅的西边,是宋家的老宅。宋家的祖上叫宋泽霖,年生,江苏高邮市北门里人,天资聪慧,才识过人,在乡试中考中第一名,但被第二名顶替,一气之下离开故乡,一路漂泊来到青驼,在巡检司谋了份师爷的活计,从此在这里安身立命,成家立业。泽霖无子,老来抱养了一个孩子取名宋星白,着实疼爱,把平生所学悉数教给了他。到了民国二年,巡检司裁撤,父子便以行医谋生,是青驼街有名的中医先生。
宋星白墓宋师爷府在胡同里面抗战时期,八路军来到沂蒙山区,青驼寺成为当时山东抗战的中心,年7月,在青驼寺选举产生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机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战工会不但是山东省政府的祖宗,也是人大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祖宗。巡检司衙门自然成了八路军首脑机关办公的场所,路北的武衙门及附近的几间民房,存储了大量军粮。不久,青驼寺成为鬼子扫荡的重点对象,派出重兵占据了这座千年重镇,捣毁了战工会开会的三官庙(原为兴隆寺、清风寺),把三棵唐朝时栽种的银杏树烧死两棵,被八路军作为机关用房的巡检司也未能幸免,多数建筑惨遭焚毁。鬼子在青驼街增起围子,拉上碉堡,将围子内的百姓全部赶出,建立起青驼寺据点。宋泽霖当时跑到青驼东北的乔家庄村避难,最终死在那里。
解放后,拆了镇南河边上的南大庙,对老巡检司衙门加以改扩建,由原来的20多间房屋增加到60多间,成立了青驼区公所,几乎所有的区直单位都在此办公。随着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到了年,老巡检司已不能满足机关办公条件需求,公社革委会便搬到青驼大桥北今天镇政府的位置,老巡检司才结束了几百年来作为地方政权衙署的使命,原址被南宅子村划作民宅,到今天已经完全失去了旧时的踪影,只有几位九十多岁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能大略指出它的范围,模糊地回忆出旧时的模样。
街上的颜世存老人讲述了更多的旧事流传下来的,是宋师爷的医术和书法。宋星白自不必说,当年经常陪着他拉呱聊天的两个邻居小孩刘秉义和孙思庆,边了拉块的学了几手,都医术了得。刘秉义现在临沂行医,孙思庆在镇卫生院退休后,又被返聘,宋师爷的医术继续惠及着乡梓。宋星白的三女婿,就是我小学的语文老师卢维勤,他那一手好书法,估计也是受了宋先生的不少影响吧。
宋师爷徒弟之g孙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