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再走,就在县里治

2023/5/5 来源:不详

□本报记者李振

81岁的老父疑似脑梗,是去医院医院就近抢救?9月14日傍晚的费县朱田镇兴隆村卫生室,村民李长学面对这次性命攸关的选择,犹豫了。

脑梗抢救分秒必争。从村里到临沂市区车程两小时,在路上多耗一分钟,就增加一分残疾甚至失去生命的可能。村医一边解释,一边登录远程诊断系统;另一头,收到信息的朱田镇卫生院马上发起线上转诊,医院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

“不走了!县里治!”李长学下决心一搏。20分钟后,急救车赶到村卫生室;又过20分钟,医院。无需挂号,直接检查并最终确诊。在出现症状后不到2小时,第一滴药水注入老人的静脉,李长学悬着的心放下了。

个体看似偶然的一次就诊选择,蕴含着费县县域综合医改引发的必然。

年起,费县县域医改深水破冰,双头突破。一边是以强县级为发力点,县财政投入22医院、妇幼保健院等4医院扩建升级,成立卒中、胸痛等7个县级治疗中心,医院急危重症处置能力。另一边,县域内7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和家村卫生室结成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资源、财务、绩效等10项核心工作统一管理,联通县乡村三级的县域内便捷转诊通道真正畅通。

“行政上的捏合只是开始,业务上的统一更具向心力和持久性。”县卫健局局长王瑞鸿这样解释医共体内协同的内在动力。

横向上,7医院共建共享设备、专家团队,突破了各自发展时的人才、资金瓶颈。同时统一规划重点发展学科,避免了“赚钱的学科项目争相上马”的无序竞争。纵向上,医院,建立影像检查、医学检验、消毒供应等6个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将乡镇无力或无法高质量完成的影像阅片诊断、医疗器械消毒等工作集成起来,卫生院医院医疗服务的同质化。

“成本下降,技术提高。”费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邱士永用“一升一降”描述加入医共体以来的变化。以甲功三项检查为例,一盒百人量试剂,开封后保质期只有一个月,该中心一个月只有10例左右甲功检查,损耗高达90%。如今仅甲功送检一项一年就节约2万多元。4名医生外派学习,16医院专家定期帮扶,“上挂”“下沉”效果显著:如今髋关节置换、腹腔镜、康复理疗等手术、治疗也在费城社区开展起来。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最受益的是居民。今年以来,全县人次享受到“卫生院拍片、县医院诊断”的便利服务。对父亲康复期的定期检查,李长学不再犹豫:就在镇上做!

大病不出县,常见病、小病在乡村,“不走了”的就诊观念正在费县居民心中扎根。数据直观反映了县域就诊意愿的提高:年,全县县域内门急诊就诊人次达.6万,较年增长22.6%。

更可喜的变化出现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走进费县的村卫生室、卫生院,不难发现“80后”村医这样的年轻面孔,院长们也常把“十多年未有过的进人力度”挂在嘴边。两年来,费县新增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人。“年至今新招的12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都是最急缺的全科人才。”人才回暖让邱士永喜上眉梢。

秘密在于政策的突破。王瑞鸿透露,为推进医共体建设,费县配套实施了乡镇卫生院“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即财政上将卫生院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时按照“两个允许”要求,按比例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提出乡镇卫生院“薪医院同等条件人员逐步衔接”的目标。基层医生每月多拿一两千元绩效,乡镇的人才磁力显著提升。

“政府有效保障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支持,也是医改的主要动力。”费县县委书记张庆文坦言。费县并非财政大县,但一直有重视民生、重视健康的传统。年,全县卫生健康投入达2.03亿元,占全县年度公共预算收入的9%,今年预算还将再增加万元。“用真金白银为医改兜底,费县县域综合医改走出了一条‘小财政’保‘大健康’的路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