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孙瓒使陶谦屯发干,来看二人之间的
2025/7/9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西江月(杨慎)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东汉末年在东汉东部一度形成了两个军事联盟,袁绍、曹操和刘表是一个;袁术、公孙瓒、陶谦是一个,这一点大概是没有什么争议。也就是说,公孙瓒和陶谦是属于一个盟友的关系,两个人一起对付曹操和袁绍,至于刘表就只能交给袁术了,隔得太远鞭长莫及。不过盟友的关系也有差别,有的是平等的盟友,比如后期的刘备和孙权;还有是不平等的,有一定的统属关系的,这种联盟关系在汉末三国时期是非常常见的。早期的曹操和袁绍,甚至是刘备和孙权都有很大可能是这种关系。公孙瓒与陶谦也有可能有这样的关系,陶谦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公孙瓒。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关于陶谦与公孙瓒关系的史料公孙瓒和陶谦是盟友关系,这个大概是板上钉钉了。毕竟两个人有一起对付袁绍和曹操的事情。这个战役发生在初平三年(即公元年),大约在冬季。在汉末三国时期的知名度有些低,至少小编没有找到它的名字。为了方便阅读,小编姑且称之为“青州、兖州之战”,因为它的主战场的明确记载是发生在青州平原国和兖州东郡。公孙瓒对陶谦的统属关系的相关记载,就是在这次战役中。我们来看一下关于“青州、兖州之战”的史料原文:“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其中的“使”字就带有二人之间统属关系的体现,比如袁术命令孙坚进攻董卓,就用了“使”这样的字眼。刘备投靠了公孙瓒,属于公孙瓒的部下;单经是公孙瓒所置的兖州刺史,也是公孙瓒的部下。陶谦在史料记载中与刘备、单经并列,跟公孙瓒似乎也有依附的关系。当然这个记载还不算特别明确,就像“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这样的含糊不清的记载一样,搞不清楚怎么断句(可能是诸葛亮率领赵云、张飞,也有可能是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公孙瓒、刘备、单经陶谦的关系同理),那么还有一处记载也可以作为公孙瓒指挥陶谦的佐证。在“青州、兖州之战”中,刘备、单经等人都布置在平原国,而陶谦却布置在兖州东郡的发干县。这个位置所包含的信息可能比较值得玩味。我们看初平四年(公元年)陶谦与下邳起义军阙宣联合进攻曹操的情况,是攻取了兖州泰山郡的费县和华县,然后跑到任城国劫掠一番。华县和费县位置与徐州琅琊国接壤,陶谦把这两个地方打下来,是实打实的擭取土地、资源。而在“青州、兖州之战”中,陶谦所在的发干县虽然也属于兖州,但是距离徐州非常遥远。陶谦在发干有两个扩张方向,第一向西方的冀州扩张,这对于陶谦来说完完全全是一块飞地;第二向南方入侵兖州,打曹操的地盘,也与徐州州治郯国隔着泰山山脉和泗水。关键是如果陶谦真想打兖州,何不像初平四年那样从琅琊国出兵,而是绕了一个大圈增加成本和风险呢?所以陶谦这次参与“青州、兖州之战”,其实是协助公孙瓒对抗袁绍和曹操,自己捞不到好处。而且从他的位置看还是前锋,对袁绍还是曹操都是首当其冲的位置。这不太可能是陶谦自愿,应该是公孙瓒的安排。陶谦的真正实力陶谦作为徐州的地方长官,为什么要受到公孙瓒的指使呢?小编以为大概与实力有很大的关系。陶谦被很多人误以为实力很强,毕竟占领徐州,看上去和冀州牧袁绍、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一样,跻身于东汉末年一流军阀行列。然而州与州之间是不一样的。徐州只有五个郡国,而且人口都不多。按东汉永和五年(即公元年)的人口普查来看,徐州合计大概万人口(计算的时候有简略)。那么同一年的荆州南阳郡的人口是多少呢?是.96万。何况在中平五年(即公元年),徐州、青州等地又一次爆发规模巨大的黄巾余党起义,陶谦就是因此被出为徐州刺史的。也就是说从治下人口上来看,陶谦距离袁绍、刘表、刘焉甚至曹操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军队实力上,陶谦也与强大无关。被人津津乐道的陶谦手下的丹阳兵,除了背刺刘备以外,几乎没有亮眼的战绩,反而在曹操两伐徐州的时候被打得溃不成军。曹操的军事实力很强,输给曹操不奇怪,但是对付其他人的时候,陶谦也没有体现出军事上的优势。对付黄巾军的时候,陶谦借助了泰山豪强臧霸的力量,后来还依靠盟友袁术的帮助(朱治有帮助陶谦讨伐黄巾的经历);阙宣聚众几千人就敢自称天子,陶谦也没有立刻扑灭阙宣起义军,而是先与之联合,再趁机杀死阙宣,侵吞其部众。这当然不失为权谋之计,但也能体现出陶谦在军事上的疲弱。而公孙瓒长期与北方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交战,训练出一支规模巨大的精锐骑兵部队。这支部队虽然在与袁绍的“界桥之战”中惨遭失败,但以骑兵的高机动性,很难想象他们在溃败时会受到太大的杀伤。随后公孙瓒与袁绍继续围绕冀州和青州进行交战,并一度扩张到齐国,如果再向南控制北海国,那么就可以与徐州接触。当时的北海相是孔融,并不懂得军事,甚至打不过黄巾军。从孔融向刘备求援一事来看,他与公孙瓒似乎也是同盟的关系。公孙瓒控制大半个青州,马上把手伸到徐州,军力疲弱,并且与公孙瓒没有明显恩怨的陶谦选择依附公孙瓒,是可能存在的事情。余论从上述的分析来看,陶谦于公孙瓒,在性质上与刘备于公孙瓒差不多。只不过陶谦的实力和独立性都更强于刘备。在初平三年的“龙凑之战”(小编个人猜测可能与“青州、兖州之战”是同一场战役,“龙凑之战”是其中的局部战役)后,公孙瓒被逼迫回幽州,对青州的控制受到了削弱;在兴平元年(即公元年,)曹操以为父报仇的名义进攻徐州,陶谦向齐国的田楷和刘备求援(也可能是初平四年曹操一伐徐州的时候,本文取《资治通鉴》),这是陶谦和公孙瓒最后一次联合。陶谦在同年病死,刘备成为徐州牧。为了稳定对徐州的统治,刘备派遣使者向袁绍结好,袁绍也乐于见到一个倾向于自己的徐州,对刘备担任徐州牧表示支持。加上袁术在初平四年(即公元年)就已经转移到扬州,对徐州虎视眈眈,与陶谦关系十分紧张。由公孙瓒、陶谦、刘备、袁术等人组成的军事联盟可以说是败给了袁绍、曹操、刘表,自己走向了分裂。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