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文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2/11/17 来源:不详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三五”期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积极唱响主旋律,先后创作推出大量文艺作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脱贫攻坚贡献文化力量。新创作、新服务、新成效,临沂文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在蒙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福大妮、山杠子等一群普通农民,在致富路上经历了艰辛、坎坷,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他们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改变。最终通过发展林果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12月4日晚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提升版首演现场向观众讲述的故事。《福大妮和山杠子》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搬上舞台,
展现了沂蒙山人民奋进新时代的豪迈与自信。
“十三五”期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积极唱响主旋律,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先后组织创作推出了跨界融合舞台剧《沂蒙组歌》《巍巍大青山》、话剧《赵志全》、现代柳琴戏《崔家沟》《福大妮和山杠子》《雁舞兰陵》等大型舞台剧目。多部作品入选了国家、省级展演或资助项目,获泰山文艺奖、省文艺精品工程奖。
打磨精品剧目品质,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已演出场,年作为全省9部入选剧目之一,参加了“站在新时代回望经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省经典戏曲展演。年底,我市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沂蒙山》成功首演,迄今已在北京、上海、济南、临沂等地累计演出场,现场观众人数20余万,网络观看超过万人次,产生强烈反响,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年,实现《沂蒙山》临沂版落地,目前已演出16场。
此外,实施“百部小戏工程”,连续举办5届原创小戏展演,推出原创小戏剧目部,多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省级展演。争取国家、省广电局发行了《遍地书香》《喜盈代村》《梦想沂蒙》等6部影视作品。打造“二馆二院”美术创研平台,中国书协“临书大会”、中国美协“同源”中国画作品两个国家级大展永久落户临沂,打响了“书圣故里”文化品牌。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冬季广场舞培训班启动仪式现场,文艺骨干和广场舞爱好者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中国的歌儿美美美,唱了一辈又一辈……”11月30日上午,在临沂市文化馆门前,伴随着《中国歌最美》欢快的音乐声,参加冬季广场舞培训班启动仪式的文艺骨干和广场舞爱好者,用整齐的舞步和昂扬的激情赶走冬日的寒冷。
每天跳广场舞,身体健康我做主。关于广场舞的顺口溜,展现出市民精神文化方面的勃勃生机。快乐从跳广场舞开始,那广场舞在哪里跳合适?
“十三五”期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全市建成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文化小广场达到个,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小广场也成了跳广场舞的好去处。
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初步建成。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年建成市美术馆,中心城区“四馆”免费开放。全市9个文化馆、4个图书馆创建了国家一级馆,其余全部创建国家二级馆,6个县区建有博物馆。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三级站以上标准。
此外,开展“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千村行”,组织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每年送戏下乡余场,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连续举办17届书圣文化节、10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20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节会。其中,临沭县“激情四季·唱响临沭”和郯城县“多彩文化·魅力郯城”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年第三方考评中,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省第3名、群众满意度第2名、服务效能第8名,综合排名第5位,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为扶贫工作添动能
卞成飞展示费县手绣作品。
“这是我们费县手绣扶贫工厂的绣娘一针一线手工刺绣的。”12月8日,在“亲情沂蒙红色临沂”长三角中心城市(杭州)文化旅游推介会的现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卞成飞向参会观众介绍香荷包、虎头枕的制作过程。
除了“全国乡村振兴能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让卞成飞更开心的是“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一称号。
卞成飞的“非遗+扶贫”故事,要从年说起。年,在省级重点贫困村崔家沟村,费县手绣扶贫工厂成立,采用“培养+传承”模式,固定与灵活就业的方式,带动当地人们就业脱贫。“不出门不出院、看着孩子做着饭、一天能挣几十块”。以手绣项目为依托发展特色手工艺绣品,卞成飞分别在费县、平邑县等附近周边设立6处手绣扶贫工厂,带动包括86户贫困户、多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
非遗,从生活到市场,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十三五”期间,非遗助力脱贫的故事在沂蒙大地不断上演。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挖掘全市非遗、民间工艺项目,草柳编、中国结等十大非遗传承、手工艺门类走进大众视野,针对贫困户家庭成员的非遗传承、手工艺技艺培训班开了起来,学会一门手艺,就地就近就业。
非遗扶贫,只是“十三五”期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扶贫工作之一。扶贫不忘扶“志”。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性的开展了文化精准扶贫“3+7”行动。实现贫困群众“乐起来”“动起来”“富起来”三大目标;采取加强贫困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施非遗传承手工艺助力扶贫、实施文化惠民聚焦贫困村等七大措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向。
扶贫也要扶“智”。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举办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培训班,扶持带动一批文化产业示范户,为临沂非遗赋予智力支持。
围绕扶贫、移风易俗等题材,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实施百部小戏工程中,创作了《小村大事》《春暖花开》等小戏作品,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反映扶贫和弘扬传统文化成果及典型,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热情,共创沂蒙老区人民美好新生活。
临报融媒记者刘跃郇恒雪通讯员徐凌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