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山东拉面哥走红围墙内外的冷静
2022/12/11 来源:不详天目新闻见习记者许伊雯记者倪雁强
“拉面哥”程运付天目新闻记者倪雁强摄
山东“拉面哥”程运付火了,因为说了一句“一碗拉面3块钱,卖了15年不涨价”。这位朴实的山东汉子日涨百万粉,但随之而来的变化,令他猝不及防。
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企业商户蹭热度悬挂横幅宣传;摊贩们在扬起尘土的村道上摆烧烤摊、支起“拉面哥家乡特色食品”的牌子;主播们一路走一路介绍“这里就是‘拉面哥’的家乡,点个小红心”;更多的人举起手机,支着三脚架,围堵在程运付的家门口。只要程运付一出现,所有的镜头都快速对准他,欢喊声此起彼伏。
程运付的家乡临沂市费县杨树行村,以最快的速度展现新貌迎接四方来客——拓宽马路,开凿停车场,因为直播导致网络崩溃,有运营商连夜搭建5G基站。
短短数十天,程运付成了现象级的“网红流量”,他的家被围堵得“很难往外迈出一步”,程运付不得不躲在家中,偶尔出去跟大家打声招呼。围墙外,是一群人的狂欢;围墙内,则是程运付的冷静,“我火了,我不可能不做拉面,我是吃苦过来的人,我不是明星,我还是小老百姓。”
“村长说只要不打架就行”
守在费城高铁站开滴滴的潘师傅从没想过,自己会每天拉两三趟客人去一个30公里外不起眼的小村庄。
“我看快手知道有个‘拉面哥’火了。”一来二去,潘师傅学机灵了,但凡看到像是外地的游客,他都会上前问一下“是不是去网红村?”,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一口价成交,“基本上他们都不还价。”
潘师傅最直观的感受,是他有一次发现距离村子五公里外,竖着一块显眼的蓝色牌子,上面写着“好客山东拉面哥家乡欢迎你”,不过,这在好客的山东人看来并不稀奇,“(不立起来)怕外地人过来找不到路。”
真正让他稀奇的是,距离村口两公里外便开始大规模堵车,当地不得不出动9名交警在村口维持秩序。每次潘师傅都会在车队的最末端停车,让客人自行前往,“进去就出不来了。”
杨树行村沿途悬挂的横幅天目新闻记者倪雁强摄
从村口到程运付家,又是两公里,沿途布满商机。杨树间、墙面上悬挂上企业商家用作宣传的红色横幅,“XX鼎力传颂拉面哥精神”“XX点赞拉面哥”“XX支持拉面哥”。
小张和同事一行来自江苏徐州,3月8日下午他们刚到村里,就张罗着宣传自家购买高铁票的优惠小程序,“横幅都是免费挂的,村长说只要不打架就行,我们一是宣传我们的产品,二是为拉面哥点赞,弘扬正能量。”
从早到晚,不少村民就地做起了生意,自家产的鸭蛋、草莓、板栗摆上了,专程从镇上进货的饮料一箱箱往里送;隔壁镇的摊贩也来了,烧烤摊、游戏摊甚至简易版的旋转木马都出现了,“以前去镇上赶集,现在来村里赶集”;山东其他市的摊主们开着车子闻讯而来,也不知道要待多久,带来了棉被,晚上就在车里过夜。
“三天前路上还没那么多摊贩,后勤也没有做得那么好。”来自河南濮阳的陈明是专职主播,他称现在村里安排了免费旅游车在村口接送,还有免费水供应,短短几天“感觉变化很大”。
几乎24小时直播的网红们天目新闻记者倪雁强摄
晚上9点,杨树行村依然热闹,主播们打着光圈卖力表演;游客们围坐着吃烧烤,一旁的啤酒瓶堆成了一座小山。
晚上10点半,村里的民宿老板开始忙碌。程运付火了之后,也带动了村里住宿的发展。小魏是程运付的邻居,这两天特意从临沂市回家帮忙打点客房,“我也是看到拉面哥那么火,才回来帮忙张罗民宿,等忙活好了就回去,女儿还在市里上学。”
他和父母一起把客厅改造成住房,放了四张1.2米宽的床,原先的杂物间清理出来放两张,3月8日是开张日,小魏下午拼接好木板床,晚上连夜从镇上运回七八床棉被,“木板床和棉被成本价都是元,住宿一人60块,10天就能回本了,其他邻居早几天就开始做了,80块一晚,每天都满客。”
家门口的“超级流量池”
早上八点起,程运付家门口的土坡上里三层外三层的手机被高高架起,音乐开始躁动,天南地北的口音对着镜头喷麦,一场接一场的狂欢冲击着耳膜。“拉面哥马上就出来了”“拉面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