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革命老区行易地搬迁,崔家沟摇身一变成

2022/9/12 来源:不详

“搬到这里以后真是挺好的,我们在这里做手绣活,就能在家门口挣钱,这真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45岁的临沂市费县崔家沟村民李德芹15日激动地说,她干活所在地——社区居家灵活就业中心内,几名妇女和老人正一针一线做着手绣。

崔家沟搬出山沟,新建社区换新颜

要知道,年以前崔家沟还不是这番光景。崔家沟是山东省定重点贫困村,地处费县西南山套,共户人,其中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娶妻难”是崔家沟最真实的写照,诉尽了这里的辛酸往事。

据李德芹回忆,当时村里不通电,也没有自来水,更别提供暖了。尤其当时村里没学校,都要去邻村宁家沟村上学,这单趟就有8里路。村里的大人都忙着农活,根本没空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自己步行上学,走得快还得半小时。说起孩子上学,李德芹有些心酸,她的孩子当年上小学也是自己走着去,每天都累得不行,自己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现在好了,学校就在家门口,我家老二天天步行上学也不用挂心了。”

据悉,从年初,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费县对崔家沟村实施了整村搬迁扶贫工程,在朱田镇镇驻地建设了崔家沟社区作为项目安置社区,共建设住宅楼16栋、社区服务中心1处、老年公寓50套,设计70、80、、平方米4种户型。年3月,崔家沟全村户一次性整体搬迁,并实现了户贫困户零负担入住,户随迁户实现了最大优惠入住,最大户型负担不超过3万元。同时,在社区内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卫生室、购物中心、红白喜事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还为搬迁户免费统一装修、统一供暖、统一物业管理,让搬迁群众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

走在崔家沟社区,功能完善的城镇硬件设施,数字电视、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已家家覆盖。

巧用非遗传承手艺活,助力脱贫致富

家庭手工业示范基地、费县手绣技艺传习所、费县精准就业扶贫车间……一块块牌匾挂在崔家沟社区居家灵活就业中心入口处。总经理李德学正在车间里整理刺绣成品,他和他的爱人卞成飞,正是这所手绣灵活就业中心的负责人。

“最早呢,就是因为我们俩有共同爱好,我是喜欢字画和雕刻这一块,我对象就是传承非遗的手绣,我们就想着能够把这个发扬光大。”李德学提到,他和卞成飞的初衷,就是既能带动周边村民群众的就业,让他们获得一份收入,也能让这门手艺活传承下去。

在车间内的站台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看到了一系列手绣工艺品,有荷包、虎头鞋、虎头枕、儿童夹衣等等,它们色彩鲜艳、造型朴拙,香草荷包上的图案,灵活多变,比如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寓意“五福捧寿”;喜鹊和钱币组合,代表“喜在眼前”……这些手绣工艺品无一不体现着费县淳朴自然的民风。

面对居家妇女和未脱贫困难户,社区居家灵活就业中心采取送活到户、培训到家、固定与灵活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不出门不出院,看着孩子做着饭,一天能挣几十块”,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做着手绣的手艺活,不耽误做家务、看孩子,还能赚一份零花钱补贴家用,78岁的李以英对自己现在的日子十分知足,她告诉记者,“我这么大年纪了,当了一辈子农民,本来老太太哪敢想还有钱可赚呢?现在这日子多好呀,起码赚点钱够我零花了。”据李德学介绍,现在的许多手绣作品,都是卞成飞自己原创设计出来的。“可能按照以前老太太的绣法来绣,图案就比较单一,没有这么吸引人。”目前,卞成飞开发民俗手绣工艺品30多种。每有新的手绣方法和图案,车间就有人专门负责传授,这门手艺活新花样层出不穷,也让她们这些老人见证了费县手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经过几年发展,崔家沟社区扶贫车间香荷包等产品年销售额达余万元,卞成飞手绣已成为费县特色品牌之一,在周边县市开了六家分厂,入选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最重要的是为不少空闲在家的妇女找到了赚钱的门路。“像年纪大的一天能赚个五六十块钱,年轻人干得快,所以一天块没问题。”李德学说。目前,该中心多人参与手绣传承,带动居家妇女、残障人士等就业余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田汝晔通讯员高云野孙维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