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费县石灰埠村走访记略荀长春
2023/6/19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山东省费县石灰埠村走访记略
作者:荀长春
年的农历新年,笔者与家中老人追忆祖父等人因生计所迫离开山东迁徙至吉林伊通的往事,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即笔者的父亲在年少入伍时,因是战斗机飞行员,军队的政治工作人员曾经对其身世做过调研。在调研材料中提及,曾在山东费县石灰埠村采访调研过其家庭情况。根据这一线索,笔者联系了山东省的宗亲佰宏、宗光等,经他们证实费县石灰埠村现在仍然存建,并有很多荀姓人口定居。
石灰埠村位于临沂市西北方向,年石灰埠村所在的乡镇被划归临沂市兰山区,据临沂市中心约45公里。
石灰埠村位于临沂城区西北3月23日,临沂宗亲佰宏、佰顺、明涛陪同笔者走访了石灰埠村。途经费县探沂镇,见到了由日照荀宗光推荐给我们的宗亲荀怀祥老人,荀怀祥祖辈就是石灰埠村人,其父辈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迁出,但是在石灰埠村还有一些亲友。经荀怀祥介绍,石灰埠建村年代久远,目前分为东石灰埠、中石灰埠、西石灰埠三个行政村,现在约有两千多人口,其多数姓“寻”。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姓氏是“荀”而非“寻”。带着诸多的疑问和好奇,我们一行在荀怀祥的带引下,驾车进入三面平原,北面遥望蒙山山脉的中石灰埠村。
在村口修路纪念的石碑上纪刻着,石灰埠建村约在明洪武年间,因地下有石灰一样的白土,故称石灰埠。碑石的背面记载着年捐助修建村路的人员名单,果然近80%的资助者都是“寻”姓。
经过村民指引和荀怀祥的介绍,我们见到了村中宗族事务参与较多的几位老人。经过几个小时的沟通,对石灰埠村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石灰埠村以明代洪武年间迁山陕移民充华北而建成,虽分三个自然村,但是同一脉衍。立村时其始迁祖不详,前八代因战乱中失落族谱无记载,自第九代以来字辈为:“思大,嘉春三复克,希化玉景怀,兴明增庆广,中道有之方,宗德延世泽,新绪继盛昌。”村中最老的族谱已经失传,村中老林与碑刻也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动乱和年丧葬改革而被毁平。年修订了第九代开始的轴谱,年再修软谱和轴谱,年再次修整。
目前村中尚有一位“玉”字辈老人在世,二三十位“景”字辈老人在世,多数是“怀”、“兴”、“明”三代青壮年,最小的是“庆”字辈。
村中“景”字辈老人
村中“景”字辈老人
在景兆老人家中,我们看到了年的轴谱。
景兆老人收藏的挂谱
谱中记载“玉成”分支
经过在软谱的对照,笔者找到了曾祖“玉成”的名字,经寻经(景)典老人介绍,年的老谱上就没有对“玉成”的后代有记载,据说是去了东北,再没有过联系。而荀怀祥老人就是“玉成”的堂弟“玉生”的后代,如果没有差错的话算是笔者的堂叔。
怀启老人收藏的挂谱底本
底本记载“玉成”兄弟五人父为“化瑞”,最小的“玉修”过继给“化如”,堂兄弟“玉生”生“景义”,“景义”为“荀怀祥”生父。
同行的佰宏、佰顺兄弟的大爷曾在早年回石灰埠村上坟祭祖,明涛的父亲也曾经寻访至石灰埠村访亲寻祖,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和老人们相继过世,没有留下太多线索,经当地老人们介绍,当年曾外迁临沂、日照的分支极有可能是“玉成”的亲弟弟“玉堂”和“玉福”的后代。
村中老人帮我们读谱寻支
村中老人帮我们读谱寻支
寻经(景)典老人,主持编修过石灰埠村族谱
寻景兆老人,主持过族谱编撰
寻怀启老人,抢救性整理石灰埠村的碑铭、族谱、祖坟地图
荀怀祥老人,祖上为石灰埠村人,此次寻访的指引人
目前有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上石灰埠村一直维持在人左右,近两百年有大量人口外迁,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26户迁往东北,多分布在黑龙江的穆棱、呼兰、密山、甘南,吉林省的桦甸、蛟河、柳河,辽宁省的开源、大连三十里堡等地。但是在石灰埠村的人都以“寻”为姓,只要是迁出的人全部都是以“荀”为姓,暂且不说迁往东北的人口,仅荀怀祥就表示,他的家迁往距石灰埠村仅20里地的探沂镇,但是随着迁出,其祖父和父亲就都是以“荀”为姓,尽管他在石灰埠村仍有大量亲友。
“寻”姓的起源较为简单: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诸侯,曰:斟鄩氏,后为寒浞所灭,子孙因为寻氏。正因亡国,便去邑为寻氏。《寻氏族谱》记载:自羿、浞相继为乱,子孙失官。有以斟为氏者,有以灌为氏者,有以鄩为氏者。后去邑为寻氏。
“荀”姓有四个来源:
一、源于姬姓。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黄帝分封给他们十四个姓氏,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荀氏就是十二个姓氏之一。
二、是以“荀始”为祖的“作冠堂”一支。传说,在远古时期,黄帝属下有一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他专门负责制作大小官员的官帽,他后来发明了用黄华赤实编制帽子,他针对不同的臣子官职爵位,编有不同的冠形,令人一望便知。黄帝为此很高兴,称他为荀始。
三、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个儿子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期,周公旦将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个庶子姬葡被封于郇地,为伯爵,史称郇伯,建有郇国,专职控制和管理重要战略物资食盐的生产与运输,后史简笔为荀国。
四、源于尹祁氏,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隰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自从郇国被晋国吞灭后,成为晋国重要的荀邑,地范扩大山西省晋平县以西一带。相传隰叔到了晋国之后,被晋穆侯姬弗生任命为士师,即专职执掌军队和刑法的上卿,并赐封于荀邑,史称其为荀卿。次支为“八龙堂”支脉。
据传,第三种“荀”姓起源中,荀国封地被晋武公所灭后,一部分去邑落草改为“荀”,一部分坚持“郇”,还有一部分,因失国改“鄩”后一段时间又去“邑”改“寻”,最后又都与“隰叔”的后代融合成“荀”。更有学说坚持“荀”、“寻”、“郇”、“鄩”、“旬”因战乱和迁徙包括文化程度、口音方言等原因都为一个“荀”。
石灰埠村的“荀”“寻”问题,可能要追述到更早的迁徙源头,可惜老谱失传,序跋皆无,没有现成的渠道考证。虽然本村的一些老人去过山西“大槐树”祖庙查询,但是由当时的中央政府发起的多次经“大槐树”迁徙的姓氏过百,人口数十万,时间跨度六百余年,很多资料已失考、失信。相信随着更多文史资料的发掘和解析,我们和致力于家族文化的后代能够解决和解释这个问题。也欢迎广大宗亲和专家参与研考。
但是无论怎么说,此次石灰埠村的走访是收获颇丰的。并且受到了村中老人的热情招待,在此诚挚的感谢经(景)典、景兆、景文、景昌、怀启、怀祥等老一辈的款待,以及佰宏、佰顺、明涛、宗光等宗亲的大力支持。
年3月24日于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