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沂蒙故事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走
2023/3/26 来源:不详00:35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五师和八路军第一纵队的指挥机关都驻于此地,解放战争时期,于此又进行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在多次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地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年2月,为缅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华东军民,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临沂兴建大型烈士陵园,陵园由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年主体工程相继落成,此后,又陆续进行修葺和增建,年10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被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
到达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陵园气势恢宏的大门,红色匾额上“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似革命先烈们的勋章般富有荣光。陵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风格为仿古建筑,大门与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物对称布列于东西两侧。
非常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座外国人的汉白玉雕像,走近才知晓原来这是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的汉白玉雕像,据讲解员介绍,汉斯·希伯出生于波兰,加入过德国共产党,是西方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通晓英、德、俄、波兰和中国五个国家的文字,希伯很早就向往具有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对中国的时事十分关心。年汉斯·希伯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同年于北伐军总政治编译处做编译工作,在那里,他目睹了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随后到达广州,年12月,希伯开始到革命中心广州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负责英文周刊《中国通讯》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他的工作实际是向国内外公众宣传国民革命军领导集团的主张。年,“四·一二”政变后,汉斯·希伯辞去了国民党内的职务,经上海返回欧洲,回到欧洲后,他仍时刻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写出了《从广州到上海:年-年》一书,于年2月在德国柏林出版,此书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真实国情。年秋天起,在宋庆龄的倡导下,希伯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此后的5年间,他在上海广泛活动,以笔名“亚细亚人”在美国《太平洋事务》《亚细亚杂志》和德国《世界舞台》等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和远东问题的文章,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政论家。年11月29日晚,希伯所在的连队在沂南费县交界处的大青山五道沟下的獾沟子附近与敌人遭遇,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将八路军一个连紧紧包围起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连队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希伯也参加了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我军伤亡很大,希伯的翻译和警卫人员都倒在血泊中,希伯从牺牲者身边捡起枪来,猛烈地射击敌人,他不幸身受重伤,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时年仅44岁。
如今,战火硝烟皆已散去,英雄事迹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走在烈士陵园中,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关于曾经的感人故事了解愈多,心中的敬佩之意、责任担当之情感便愈加浓烈。脚步于此始终无法轻盈,历史是厚重的,走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中,亲身感受、亲自翻阅这无比厚重的战争史,心中对战争与和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历史是需要被铭记的,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是应该被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无数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来此地祭奠先烈,是红色基因在沂蒙、在中国永续传承、生生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