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国颛臾寻踪

2022/11/13 来源:不详

位于柏林镇固城村的省级文保单位标志牌

现行人教版高一语文中有一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记述了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就“季氏将伐颛臾”一事的对话。该文取自《论语》,其中提到的颛臾(zhuānyú),即指位于今平邑县境内的颛臾古国。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凤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西晋杜预注:司:主也。大皞,伏羲。四国(指任、宿、须句、颛臾),伏羲之后,故主其祀。任,今任城县也。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西汉时平邑置南武阳县,属兖州泰山郡)。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四国封近于济,故世祀之。《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由此可以看出,颛臾与任、宿、须句是四个风姓国家,都是伏羲(大皞)的后裔所建,负责对其祖先太皞(太即大,太皞即大皞)的祭祀,按照服国制度侍俸夏王朝。而到了春秋时期就成为了鲁国的附庸国。

伏羲,上古人物,传说中的五帝之首。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犧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相传他作八卦以记事,制嫁娶以别男女,教民结网,捕鱼打猎,创造文字等。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祠遗址对岸为颛臾国遗址(颛臾村)

伏羲祠遗址位于浚河北岸一处高台地,这里散落着大量大汶口文化遗存。其对岸即为颛臾国遗址(今颛臾村)。追古溯源,颛臾古国的历史还要从上古东夷文化说起。东夷文化是指东夷人所创造的文化,主要发源地在鲁中泰沂山区,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而平邑县恰恰位于泰沂山区中部,蒙山(山东省第二大高峰)之阳、浚河之畔。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坡河谷林茂草丰,是采集、狩猎、耕种的理想之地,是早期人类生存的适宜环境。从文化遗存看,平邑境内现已发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63处。从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至岳石文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谱系,佐证了平邑这片区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平邑县白庄村小西山丘陵发掘出24件石制品,锁定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地点,距今约20万年,约相当于北京猿人生活的时代;南武阳城遗址经专家鉴定距今年至年之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尚书·禹贡》载“淮沂其乂,蒙羽其艺”,蒙即蒙山。即在传说中的大禹时期,先民便已经在这里疏浚河道、治理洪水、进行农业种植,有了文明的源头。这表明平邑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成为较为繁荣的先民聚居地,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海岱文化的核心区域。近年来,许多史学研究者以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考证,人文始祖伏羲作为当时的东夷族部落首领,初居、活动于蒙山之阳平邑、泗水交界的雷泽湖畔。因此,这里有伏羲后裔建立颛臾国祭祀其祖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颛臾村发现的明万历年间碑刻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反映了古人对于祭祀祖先的重视程度。远古的祭祀文化也有严格的规则,即“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左传·僖公十年》)。《礼记》中则有“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的礼制规定。这进一步证明了颛臾国既然祭祀的是伏羲,必定为伏羲后裔所建。

“颛臾”两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根据其象形,后人解读“颛”为“面对山前摆放的祭坛,一人双膝跪地,叩首大地”,“臾”为“两人押解着俘虏,即人牲”之意。两个字合起来寓意祭祀。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颛臾之名可能源于颛顼。颛顼为太昊、少昊之后东夷首领,是传说中五帝之一,号高阳氏。现颛臾已成为地名(今平邑县有颛臾村)的专用名词。

颛臾何时亡国,说法不一。光绪《费县志》载“秦始灭其国”。康熙《蒙阴县志》载“为齐所并”。前文提到的《论语·季氏》载: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反对讨伐。季氏最终伐没伐颛臾,史籍中没明确记载,后人多以“孔子深责之,季氏乃止”或“事而不克”解释。但从季康子(?—前,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后到整个战国末,所有史料未再见提及颛臾,它从一个侧面说明颛臾国已被吞并。据此推测,颛臾国当于春秋末期或战国中期被他国所灭。

颛臾国从夏商经西周到灭国,建国早,存世长,其疆域范围变化也很大。《五帝本纪》载:“颛顼(臾)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可见其鼎盛时期疆域之大。后期衰落,疆域相对较小。根据明万历《兖州府志》,清康熙《沂州府志》、《费县志》、《蒙阴县志》和光绪《费县志》中的记载,可推知颛臾国疆域主要位于今平邑县北部。

因年代久远,颛臾古国遗址被民房所覆压

关于颛臾故城的位置,过去一直认为位于柏林镇固城村(现属临沂蒙山旅游区)北,并于年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最新考古成果及目前现状考证,颛臾故城应位于现在的平邑县城东颛臾村。

《读史方舆纪要》载:“颛臾城,(费)县西北八十里。在蒙山之阳,鲁附庸国。”《水经注》载:“《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泰山郡)南武阳县(西汉置县,因位居武山之阳而得名,故治在今平邑县仲村镇东南隅之昌乐村)之冠石山(又名聪山,今太平顶,位于平邑县西北,和新泰市交界处)。《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经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经颛臾城北。”清光绪八年(年)《山东郡县图考》中的两幅地图:《沂州府图》《水经注今山东水道图》标注的浚河均从颛臾村北流过,与现状是一致的。

其实,光绪《费县志》早已对固城村颛臾故城遗址提出疑问。《费县志》卷十三《古迹》中记载:“杜(指杜预)注颛臾城在南武阳东北,以今遗址考之在南武阳东南。《水经注》:治水东流经蒙山下有祠又东南经颛臾城北。按颛臾城北近蒙山岗阜相接水势无北流之理。郦(郦道元)注云两者有村名曰颛臾,因以名社,在治水以南。想昔时已然。”山东省历史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纂、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年8月出版的《山东省历史地图集》也将“颛臾城”标注在今颛臾村。而杨伯峻《论语译注》云“现在山东省费县西北八十里有颛臾村,当时古颛臾之地。”

治水、武水即如今的浚河,虽流淌数千年,其位置和流向至今没有大的改变,仍从颛臾村北流过,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成为颛臾城最好的坐标和见证。现在的颛臾村北靠浚河(治水),虽历经千年,且已经遍布现代民居,但颛臾故城东门、西门、北门的根基犹存,古城北墙还有残留的墙体,由黄土夯筑而成,宽约四五米。北门两侧各有两块石条,至今犹在。据村民讲,在建房挖地基时挖出来大量陶器及碎陶片。在村北沟壑、田野里现仍是遍地陶片。经鉴定,这些陶片既有大汶口文化遗存,也有新石器中晚期、龙山、商周、秦汉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位于蒙山北麓的颛臾王庙遗址

年8月,临沂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应邀对位于柏林镇固城村北的颛臾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地表和文化层中发现了周、汉、宋元各时期的遗物,以汉代居多,最早的为少量东周时期陶器,不见西周遗物。考古结论:该城始建于战国或汉代,沿用至东汉晚期或宋代之前,城已废弃。这与颛臾国的历史明显不符。由此可见,此处不应为颛臾故城的遗址所在。

颛臾国既然为祭祀而建,必然有祭祀的场所。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泰山郡……蒙阴,《禹贡》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说明此地西汉时即有祠。东汉应劭与北魏郦道元的记载前文已述,也记此处有祠。但均未言祠名。按照常理,颛臾王祭祀其祖先伏羲(太皞)的主祭场所,离颛臾城不会太远,也就是说应在今临沂市平邑县颛臾村附近。

年8月,因S新枣线平邑段改建工程施工,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临沂市沂州文物考古所对沿线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考察队在颛臾村北有重大发现。该处位于浚河北岸一略隆起的台地上,东西两面为浚河北岸的冲积平原,北面为一低洼平原,南与颛臾村隔河相望,遗址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在该区域发现了鼎、钵、罐、釜、豆、石器、菱形纹砖块等文化遗存,经鉴定为大汶口文化遗存。考古结论:该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类型独特,是浚河流域乃至沂蒙山腹地几大流域中难得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此处距离颛臾故城(今颛臾村)仅一河之隔,位于城西北方向,推测可能为伏羲祠所在。按后天八卦,西北为乾位为父,祠正处乾方,符合易理。

颛臾国祭祀的是太皞(伏羲),不是后人理解的蒙山。前文所引《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已有明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随着颛臾国被吞并,祭祀太皞(伏羲)后来演化成了祭祀伏羲诞生生活的蒙山了,人们祭祀蒙山、山神,以至后来的祭祀颛臾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蒙祠、山神庙、颛臾王庙是随着人们祭祀对象的演变而产生的祭祀场所。

颛臾四村标志牌

如今,颛臾村已形成颛臾一、二、三、四4个行政村,有人口多人,以公姓为主。据史书记载,公姓出自姬姓,而姬姓为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也为姬姓。这也印证了如今的颛臾村即为颛臾古国所在地,颛臾村人为颛臾国后人这一事实。

明代胡瓒宗《颛臾祠》云:“空勒颛臾名,不见颛臾城。可怜东海月,独照杏坛明。”日征月迈,沧海桑田。颛臾国距今虽然已经很久远,但这段历史依然存在于中华文明的浩瀚史册。(杨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